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地市 > 焦作 > 正文
世界观察:坚持开源节流提质增效
2023-03-02 11:03:06 来源: 焦作日报
关注河南热线


(相关资料图)

今年年初以来,市财政局(国资委)在市委、市政府坚强领导下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,推动全市财政保持平稳运行,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
开源为要,提升财政保障能力。该局(委)围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任务,依托财政税收协调推进机制,加大对县(市、区)的指导力度,深挖税源,杜绝跑冒滴漏,确保财政收入稳预期、有质量。一是加强重点税源征管。与税务部门密切配合,摸排重点税源企业财税数据,加强重点税源分析与监控,强化涉税信息研判利用,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和措施。二是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抓增收。抓住中央扩大财政支出规模、扩大专项债券项目投资以及我市扩大重大项目有效投资等契机,围绕项目建设投资统筹组织收入。预算安排8000万元支持重大项目前期谋划,安排7000万元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成功发行2023年首批专项债券36亿元,重点支持保障我市社会事业、产业园区、新基建、新能源等领域37个项目建设。三是积极开展综合治税。加强综合治税管理,对疑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,对建筑业、房地产、金融业等开展税务稽查,堵塞征管漏洞,确保“颗粒归仓”。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。主动对接公安、纪检、住建、自然资源、公积金等部门,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。落实非税收入专管员制度,挖掘非税收入潜力,确保应收尽收。

节流为先,坚持落实过紧日子要求。该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,坚持刀刃向内,多措并举优化支出结构,精打细算管好“钱袋子”,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、紧要处。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约束。坚持“先有预算、再有指标、后有支出”,严把支出关口,严控预算追加事项,未列入预算的事项一律不安排支出,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。二是持续优化支出结构。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支持做好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不超越财政承受能力、不违规举债办事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、有所先为有所后为,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,坚决取消不必要的支出,集中财力兜牢“三保”底线,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需求。三是发挥评审“过滤网”作用。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,按照“不唯减、不唯增、只唯实”的标准,发挥财政预算评审对财政资金的“过滤网”作用,最大限度实现源头“节流”,做实做细财政支出管理,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。截至目前,该局(委)共评审各类项目10个,审减资金2177万元。

增效为本,提升财政管理能级。该局坚持花钱必问效、无效必问责,围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要求,强化指标体系建设,促进指标体系从“大而全”向“专而精”转变。一是精准开展部门培训。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,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部门、单位延伸,提升其绩效管理水平,促进部门、单位由以往“要我有绩效”向“我要有绩效”转变。二是突出重点支出评价。全面梳理部门、单位整体情况,突出市委、市政府安排的重点领域支出,围绕教育、城市运维、自然资源、专项债券、体彩公益金等重点和专项领域,选取10个项目进行重点评价,涉及财政资金5.6亿元。三是加强绩效结果应用。将绩效结果及时反馈给部门,并通过审计联动、预算编审、重点跟踪等方式,持续跟进整改情况。优化资金配置,加强绩效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,深化预算和绩效一体化管理,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。

改革为纲,激活财政发展动力。该局以加快构建现代财政(国资)制度为主线,以改革创新为抓手,坚持向改革要动力,扎实推进财政(国资)重点领域改革,有效激发财政(国资)发展活力。一是建立“1+2+N”工作机制。“1”是成立专班工作领导小组,“2”是成立督导考核小组和能力建设小组,“N”是成立财税体制改革、投融资暨国企改革、盘活存量资产等若干重点工作任务专班,以“一专班一县级干部”方式,破解工作中的难点、堵点问题。二是用好预算一体化系统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“制度+技术”的管理机制,持续做好全市财政网络系统、业务系统、数据信息的技术支撑、运维服务和安全管理工作,全面提升预算管理规范化、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。三是优化市与城区财政管理体制。坚持“风险共担、激励引导”原则,研究制订优化市与城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,进一步完善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,推动市与城区一体化发展。四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。围绕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,整合盘活国有“四资”,积极开展投融资平台公司优化重组,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清产核资、资产处置等改革重点工作,确保顺利完成改革任务。五是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。充分发挥“限额以下工程及服务类采购平台”作用,推进“互联网+采购”,全面推行电子开标、“不见面”开标,提升供应商政府采购便利性,降低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。

防范为重,筑牢财政安全屏障。该局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,统筹发展与安全、当前与长远,持续加强财政(国资)领域的风险防范,确保财政(国资)持续平稳运行。一是兜牢“三保”支出底线。完善落实“三保”支出保障机制,坚持“三保”支出优先顺序。压实“三保”责任,健全“三保”预算事前审核和事中监控机制,切实兜牢基层“三保”底线。二是稳妥化解政府债务。加大对政府债务的自查排查力度,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,有效处置化解债务存量,强化监督遏制债务增量,多渠道筹集资金消化存量债务,确保完成全年化债任务。三是加大暂付款清理消化力度。坚持“严控增量”和“消化存量”两手抓,加强暂付款清理消化,落实台账清单管理,逐项制定落实举措,持续加大管控约束力度,努力实现全年“只减不增”和存量消化任务。四是防范化解国企债务风险。把防范化解国企债务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加强国企投资监管、融资管理,优化债务结构,强化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约束,合理利用有限资源,提升市场竞争力,增强造血功能,提高债务偿还能力,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,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。

(通讯员祁国坤)

责任编辑:hN_02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