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四助”打造政企命运共同体
2022-03-04 09:13:31 来源: 焦作日报
关注河南热线

在近日举行的2021年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等功能区营商环境评价中,示范区政务服务、产业创新环境两项指标在全省18个国家级功能区中排名第四位。这是对示范区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的最好注释。

省、市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开展以来,示范区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,围绕“为什么助、助什么、怎么助、如何保障”四个方面,以企业需求为目标,政策助企,由“需求型”向“供给型”转变;以解决问题为指向,要素助企,由“围绕型”向“融入型”转变;以企业满意为标准,改革助企,由“解决型”向“满意型”转变;以企业发展为结果,创新助企,由“帮扶型”向“育强型”转变,打造政企命运共同体,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。

政策助企,由“需求型”向“供给型”转变

研究出台“三个十条”促发展。包括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、加强招商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、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,条条“供给”企业得实惠。

优化设计“供给”路线图兑现政策。围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要求着力解决的五大类15个方面问题详细出台政策“供给”路线图,条条直达企业,让企业家“坐在办公室就能得到政策变现”,及时兑现企业奖励资金6000多万元。

精准实施“针对性”政策显实效。针对企业高端人才需求,示范区推进“1+6人才政策”“引才聚焦”等各项政策的落实落地,市第五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申报19个,申报量为全市第一。出台《示范区金融助力专项银企对接行动实施方案》,各银行为辖区219家企业放款231笔,贷款金额7.34亿元。

科学制定应急措施帮企渡难关。疫情防控方面,制定《示范区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十条措施》等,规上企业至今没有受到疫情影响。企业防汛方面,及时出台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的帮扶政策,受灾企业一个月内全部复工复产。

要素助企,由“围绕型”向“融入型”转变

摸清底数建台账。将问题清单纳入“13710”督办台账。共收集企业上报问题99个,其中需省、市层面解决的20个,涉及区级层面解决的问题79个,已全部解决。

大员上阵解难题。围绕活动要求着力解决的五大类15个方面问题,区主要领导率先垂范,开展企业调研和重点企业问题督导现场会24次,共性问题举一反三解决,个性问题一事一议解决;召开企业家沙龙、举行“企业满意度测评”会,让企业向政府“吐槽”,掌握企业对难题解决的满意度。

要素保障破瓶颈。帮助焦作天宝桓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困扰企业7年之久的厂房不动产登记证的问题;帮助焦作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建的15T/h全自动燃气冷凝蒸汽锅炉房办理不动产登记证,三年遗留问题一个多月解决,为2家企业上市扫清重大障碍;为解决企业“用工荒”问题,完成焦煤高级技工学校与蒙牛乳业、天宝桓祥等5家企业平台搭建工作的签约,现场签订首届95人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培合作协议。

改革助企,由“解决型”向“满意型”转变

搭建助企平台,“全流程”助企。示范区突出“六个精准”、聚焦“三业五链”,成立了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领导小组,制订了《示范区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推进方案》,通过《致全区企业家的一封信》,实施“六个一”活动,即开展一次调研、进行一次座谈、宣讲一次政策、形成一个清单、化解一批问题、建立一个微信。

细化工作职责,“全方位”助企。根据市场主体类型,组建4个工作组,成立了六大功能性服务专班,11名区领导、10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包联了116家市场主体的工作格局,实现了一、二、三产业的全覆盖。

无缝对接服务,“全周期”助企。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方案,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网统管”。“半导体基金”落户示范区时,一周就办完注册手续,半个月6.71亿元基金到账,见证了“高新”速度。

创新助企,由“帮扶型”向“育强型”转变

2021年,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上报数达到19.5%。其中,重点监测的40家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7.9亿元,同比增长21.1%,增速比2020年(5.3%)回升15.8个百分点。

工业质量明显提升。获得国家、省、市荣誉33项。科技企业加大培育力度。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43家;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9家,同比增长95.1%,增幅居全省国家高新区第一。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二期等6个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推进顺利,为实现招引中小微企业拎包入驻提供先决条件;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,获批数位居全市第一。

集群培育成效显著。以培育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和明仁五十亿产业集群建设为目标,全力做好乳品、饮品“两品”文章。2021年,蒙牛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26.1亿元,同比增长24.38%;明仁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30.1亿元,同比增长27.5%。

(记者 郭树勋)

责任编辑:hN_0143